為進一步提升醫學部各實驗室的工作效率,確保高質量的實驗教學及運行管理,同時保證實驗室安全,近日,醫學部實驗中心主任兼基礎醫學院院長助理郭志剛、各實驗室負責人以及實驗室專職管理員深入研討,共同學習了實驗室5S管理的實踐方法,成功舉辦了“5S規范化實驗室管理”專項活動。
5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是構建整潔、有序、安全、高效的實驗環境的關鍵,也是保證實驗室各項工作嚴格遵循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基礎。
此次專項工作自3月17日開始持續至今,4月11日實驗中心管理團隊開展了5S管理專項活動的評估和驗收,評估重點圍繞“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閉環管理成效,以監測各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及標準化。
郭志剛對照5S管理標準對各實驗室進行驗收,對實驗室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及時指出,同時強調5S管理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我們高水平實驗室管理的起點,要求大家不斷學習推廣,進而構建“高效——安全——可持續”的實驗室管理運行生態模式。
5S管理專項活動內容包括:
整理(SEIRI)
實驗室管理員對實驗室進行了徹底的檢查,以清除冗余物品,確保空間的合理利用。通過移除過期的試劑、損壞的設備以及無用的文件等不必要的物品,有效地騰出了空間,并減少了潛在的干擾因素。對于清理出的物品,管理員進行了明確的標識,并記錄了其名稱、數量以及清理的日期等詳細信息,以便于后續的管理和追溯。
整頓(SEITON)
依據實驗室功能分區的科學布局,實驗室管理人員嚴格執行定置管理措施,確保各類物品均設有明確的存放位置,并在指定位置懸掛或設置醒目的標識牌,明確標注物品名稱,以便師生在教學活動或開放實驗室過程中能夠便捷地取用,有效縮短查找時間,并在使用完畢后迅速歸位。
同時,在實驗室儀器旁邊設置操作流程展示臺,詳盡介紹儀器操作步驟、安全注意事項以及常維護保養儀器的方法等重要信息,使師生能夠自主學習并熟練掌握使用技巧。
圖1數碼互動實驗室組織胚胎學標本區
圖2解剖學實驗室腦組織標本區
圖3微免實驗室《藥物敏感實驗》的器材集中一格層柜中
清掃(SEISO)
實驗室配備各類清潔工具,課程結束后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對對實驗臺面、儀器設備表面、地面等進行清潔擦拭。實驗室管理員定期對實驗室進行全面清掃,包括門窗、暖氣管道、多媒體柜、空調周邊等進行清潔,消除衛生死角。每次清掃完成后,由檢查人員對清掃效果進行檢查驗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確保清掃工作達到預期標準。
圖4實驗室管理老師擦拭陳列柜及標本
圖5實驗室管理老師清洗紗窗
圖6實驗課程結束后清掃實驗室
清潔(SEIKETSU)
實驗室管理員依據各實驗室具體情況,正確使用清潔用品和消毒劑,定期對實驗室進行清潔消毒,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此外實驗室管理員要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定期對設備進行清潔和維護,保持設備表面干凈無塵,在清潔過程中,仔細檢查設備和環境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如設備故障、安全隱患等,并及時記錄和處理。
素養(SHITSUKE)
實驗室管理員、教師和學生通過學習5S管理,增強對5S管理的認識和理解,三方共同參與,既能解決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問題,也為學生提供了開放、有序的實踐環境,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從長遠來看也能提升科研與教學的標準化水平。5S管理通過規范流程、明確責任、強化素養,實現“人、設備、環境”的協同優化。
醫學部實驗室通過5S管理專項活動,實現了各類物品的定置管理,顯著提升了實驗室空間的使用效率;通過推行標準化操作和清潔流程,有效延長了儀器設備的使用年限;通過建立清晰的標識系統,大幅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率,整潔的實驗環境進一步促進了教學規范與創新;通過實驗室管理員、教師、學生5S管理學習與實踐,優化了實驗客觀條件,為保障教學與實驗室開放協同奠定了基礎,有效培養了規范化整理、科學合理使用實驗室資源的職業素養與安全意識,為實現實驗室管理在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雙向賦能、培育高質量醫學人才和實驗室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