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副校長楊保成帶隊,教務科研處處長李高申,副處長李海霞、婁志剛等到工學部、藝體學部、商學院、外國語學院、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項目化教學體系設計調研。
學校58個專業負責人首先對就業類、升學類項目化教學體系研究與設計等進行匯報。
楊保成作輔導報告。他回顧和總結了就業類項目化教學體系設計的實施過程和進展成效。2021年初,學校啟動就業類項目化教學體系設計,各專業深入開展崗位需求分析調研,梳理崗位任務,緊密對接企業以真實項目設立項目化課程,重塑項目化教學體系,倒逼專業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已投入276萬元建設三類180門課程,課程改革的效果日益顯現,教師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轉變,參與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明顯提升,崗位勝任力不斷增強,受到了企業導師和用人單位的認可。
關于學校啟動升學類項目化教學體系設計的初衷,楊保成指出,一是外部環境影響。畢業生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考研報考人數每年呈20%的大幅增長。二是內部訴求強烈。學生主動要求考研的比例逐年上升,對學校升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目標,踐行“辦一所對學生最負責任的大學”的愿景,學校積極構建升學類項目化教學體系,配套專業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改革,為升學方向的學生提供從大一到大四系統性、特色化的保障。
針對各專業升學類項目化教學體系設計匯報過程中的共性問題,楊保成給予了具體的指導。一是“2+1+1”課程體系設計,后兩年要重點服務學生的初試、復試、面試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二是堅持就專原則,各專業要圍繞本專業對口方向的研究生升學領域進行課程設計,原則上不考慮設置跨專業方向、非專業方向的升學課程,積極引導學生報考本專業對口的研究方向;三是堅持目標導向,要以學生順利實現升學目標為導向來設計升學類課程體系,在教考分離的情況下,按照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難度和標準設計,確保通過課程學習的學生能夠順利考取研究生;四是課程類別組成,主要包括與考研初試和復試密切相關的核心課程,體現學科交叉融合的與考研知識點相關的拓展課程,有助于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相關課程;五是強化課程資源整合,各學部(院)、科教中心要加強內部研討,跨科教中心的課程由學部整合資源,跨專業的課程由科教中心整合資源,成立不同的課程組設計課程;六是就業類的項目化教學課程與升學類可共建共享,作為升學類的選修課程,服務學生的長遠發展;七是畢業設計(論文)安排,就業類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來源于項目化教學課程和應用課程,真實對接企業的實際項目,真題真做。升學類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要結合研究生研究課題開展,不斷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
楊保成還對各學科專業匯報中存在的一些個性問題做了溝通和交流,并對下一階段推進項目化教學體系設計提出了五點具體要求。一是要深入開展調研,面向全國高校開展系統調研,全面掌握研究生招生專業和考試情況,為升學類項目化教學體系設計提供科學指導。二是要堅持需求導向,全面了解學生的需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學體系設計上體現創新性和前瞻性;三是要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學校將舉辦升學類課程設計能力專題培訓,強化對課程體系的宏觀布局和設計。四是要重視學科前沿的發展,加強與國內知名院校的溝通交流和資源共享。五是加強學部(院)、科教中心內部的交流學習,不斷打磨和完善項目化教學體系設計,將“以學生為中心”理念落到實處,真正以高質量教育教學推動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