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網站地圖 | OA辦公 | 電子郵箱 | 智慧黃科 | 翻轉校園 | 校長信箱 | 暖心大白
      重要新聞
      重要新聞

      《河南教育》刊發黃河科技學院校長楊雪梅文章——《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科技大學》

      信息來源:     責任編輯:趙芳芳   初審:楊剛要   終審:王軍勝 徐建勛   發布時間:2023-02-01

      編者按:日前,《河南教育》(高等教育)雜志2022年第12期刊發黃河科技學院校長楊雪梅教授文章:《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科技大學》,文章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建引領,加快建設一流應用科技大學”、“強化創新驅動,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高地建設”等三個方面,介紹了黃河科技學院作為全國第一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將深入學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民辦高等教育的經驗和體會。文章刊發后,受到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學強國平臺、中華網、頂端新聞、網易河南、河南教育宣傳網等媒體迅速轉載,引發了積極而廣泛的社會影響。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科技大學

      ‖ 楊雪梅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列為專章,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前進動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黃河科技學院作為全國第一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將深入學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民辦高等教育。

      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新時代十年成就非凡,黨和國家事業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字字千鈞,激蕩人心,讓人有一種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渾身充滿了干勁、闖勁和拼勁。

      黨的二十大召開當天,黃河科技學院組織學校領導班子、廣大干部師生觀看大會開幕式盛況,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連日來,學校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活動,通過學研討、專家解讀、宣傳宣講、思政教學、課程思政等,以線上+線下、集中+自學、學+活動等形式掀起了學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新高潮,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學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被省教育廳官微、河南電視臺、“河南高教”微信公眾號、“學強國”學臺多次報道。

      堅持黨建引領,加快建設一流應用科技大學

      近年,黃河科技學院錨定一流應用科技大學目標,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線、以創新為驅動,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學校入選首批全國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單位、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建設單位、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等。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校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在建校初期就積極尋求建立黨的組織,創辦人胡大白“十年找黨”的故事傳為佳話。在探索實踐中,學校形成了“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參與學校重大決策”的工作機制,創建了“以黨建為核心,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模式,創立了“以黨校和校衛隊為抓手,積極培養發展學生黨員”的組織格局。學校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職業化、專業化的思政工作隊伍,堅守思政課堂主陣地,形成了思政工作合力。學校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等榮譽稱號。

      深化產教融合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學校堅持對接企業、銜接行業、鏈接產業的思路,推進專業集群化、課程融通化、隊伍雙師化、實踐聯動化、平臺產業化,較好破解了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兩張皮”難題。一是打造特色專業集群。學校主動對接河南戰略支柱產業,圍繞產業鏈、需求鏈布局創新鏈、專業鏈,與華為等頭部企業共建6個應用型特色專業集群。突出產業需求導向,在全省率先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建成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0個,省特色、品牌專業 35個;建設8個現代產業學院,其中智能制造產業學院獲批首批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學院獲批河南省高校重點建設的產業學院,學校獲評省級特色行業學院立項建設單位。二是創新產教融合模式。構建校企、校協、校院、校政“四聯互動”,資源利用、培養規格、育人標準、育人內容、師資建設“五融共通”的“四聯五融”育人模式,積極推進“政產學研用創”一體化。受省教育廳委托,建成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專業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基礎+實踐+應用”產教融合課程體系,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實施項目化教學。發起成立河南省外語類專業產教融合創新聯盟,惠及外語類專業1萬多名學生。全面實施導師制,入選河南省首批學分制管理示范高校、學業導師制改革試點高校等。三是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學校將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要素,創新課堂+企業+園區“三元合力”人才培養路徑,課堂教學加強對學生“雙創”理念和理論知識的培養, 園區實踐讓學生進入“全鏈條”親歷實踐訓練,校企合作通過引企入園、共建實體、聯合研發等方式,讓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獲批的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位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獲3銀7銅。培養了河南省創新創業十大標兵、“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入選者等一批先進典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3項。

      學校先后獲評首批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首批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園、首批全國眾創空間、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教育部舉辦的頒獎會上作為全國4所典型高校之一發言。國務院“雙創”專題督查調研組、國家創新創業專題調研組、國務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專題督查組先后到校調研,均給予高度評價,新華社發通稿報道,央視《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次報道。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學校主動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努力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搶占技術變革“制高點”,跑出創新驅動“加速度”。一是強化高層次人才引育。實施“人才強?!睉鹇?,匯聚智力推動創新發展。擁有雙聘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優秀專家等高層次人才150余人;教育部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科技部備案科技企業導師、河南省大眾創業導師等260余人。入選“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9項,獲政府引導扶持資金1800萬元。引進近百位藝術設計大師,成立名師工作室;引進杰出校友、企業家、投資人、行業精英等340多人,通過“創業1+1工程”對學生進行對口指導幫扶。二是產出了一批創新成果。學生獲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1294項;在校生創辦企業 197家;連續4年在河南省高校專利授權量中名列第二,入選河南省高校知識產權綜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十強十快高校”。三是孵化了一批明星產品。16個研發中心孵化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為我國“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人造衛星、新型戰機等提供器件,多次受到國家嘉獎;公司產品銷往清華、北大、中科院等40多家單位。四是建成了一批新型智庫。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榮獲2019年CTTI來源智庫年度精品研究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同時入選的僅有 7 家);發起成立河南省高校智庫聯盟,被推選為理事長單位;聯合完成的研究報告得到省委書記樓陽生等省領導的批示。

      強化創新驅動,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高地建設

      下一步,學校將心懷“國之大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把學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更加堅定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國家和地方戰略需求為導向,實施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工程、碩士單位建設工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程、科技創新和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程等“十大工程”;堅持創新發展、內涵發展、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持續推進校企聯盟、校協聯姻、校院聯合、校政聯動,利用教育集團、科技集團吸引人才的互補優勢,不斷加大引進海內外科研領軍人物、學科帶頭人和工程技術骨干的力度;以學生為中心,推進現代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拓展學校+企業+園區“三元合力” 人才培養路徑,精準對接地方產業,打通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全力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科技大學,努力當好中原崛起的“人才庫”、產業升級的“動力源”、黨和政府的“智囊團”,為民族復興、中原出彩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走好新時代民辦教育趕考之路。

      作者系黃河科技學院校長。原文刊載于《河南教育》(高等教育)雜志2022年第1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城| 甘洛县| 广汉市| 扬中市| 木兰县| 景洪市| 依兰县| 江永县| 贵阳市| 安达市| 六盘水市| 高淳县| 临朐县| 水富县| 贵德县| 韩城市| 西乌| 通河县| 广宗县| 大埔区| 白玉县| 景德镇市| 台州市| 邢台市| 若羌县| 凉城县| 醴陵市| 上蔡县| 安庆市| 石景山区| 双柏县| 温州市| 左贡县| 迁西县| 德江县| 石屏县| 清苑县| 铁岭县| 甘谷县| 扬中市|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