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有機融合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張攀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根深才能葉茂,魂固才能神聚,歷史和實踐證明,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成為偉大的民族,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華文化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和強大的精神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命血脈、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保持中國特色的“定海神針”。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要求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促進兩個相結合,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一要教師優選思政案例,探尋并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精神、精益求精精神、艱苦奮斗精神、開放包容精神等思政元素;二要學生構建多重角色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多重魅力,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分享歷史故事、歷史文化名人事跡等;三要融合新媒體教學,在視頻、圖集的觀看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四要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學習黨的百年歷史智慧與勇毅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其次,以兩個相結合為要求,修師德塑師風,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思想課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教學技能過硬、理論知識扎實、師風師 德較好、文化素養較高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是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的融合重要保障。思政課教師要認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任課教師也要做好課程思政工作,在傳統文化課的授課中融入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頻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