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我校在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與西方學者對視生態文化”學術論壇。本次論壇的兩位嘉賓是美國知名漢學家、舊金山大學現代與古典語言系教授斯定文(Stephen J.Roddy)與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現代語言文學系教授、生態文化專家張嘉如(Chia-ju Chang),論壇由生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魯樞元主持,會議開始前,副校長楊保成親切會見各位來賓。
副校長于向東首先致辭,對來訪的嘉賓致以衷心的感謝,表示此次活動對弘揚生態文明理念起到積極作用,黃河科技學院即將迎來建校四十周年,學校積極倡導學術校慶,提升學術影響力的導向。他指出,東西方交流生態文化,有利于發現探索共通之處和互補優勢,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并祝愿此次論壇交流能夠成為東西方生態文明研究的新起點。
張嘉如教授首先從個人研究方向,即“由顯性文學到盲點的轉變”進行闡述。她以榮獲奧斯卡獎項的宮崎駿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為切入點,論述了宮崎駿反戰及其深層生態理念。張嘉如教授運用「多焦距鏡」的概念解讀影片中自我、社會和生態的多重關系。通過一個多重焦距的視野和沉思的框架,深入闡發了這部作品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強調健全人類精神生態的重要性。魯樞元教授在點評中認為,張嘉如在講座中所講的生態議題,體現了生態研究由外向轉內向、由顯在轉向潛在的學術關注,面對當今社會嚴峻的生態危機,我們需要正視自我內心世界,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培育現代人的生態人格。
漢學家斯定文教授則從電影談起,闡述以舊金山為代表的美國城市語境下環境不公等問題。斯蒂文教授指出,《論語》中所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不均不安情形一直沒有解決,在他自己常年生活的舊金山地區尤其嚴重,富豪與貧民之間的差距在生態環境方面表現特別明顯,一邊是錦繡山水,另一邊則是地下埋藏冷戰初期的放射物質,貧兒患癌人數居高不下,環境惡化與社會不公仍在相互推進。魯樞元在評議斯定文教授的發言時指出,斯定文教授從美國電影文化中梳理的生態問題,事關生態正義,事實說明,科學技術水準的提升不會自動解除生態危機,有時甚至還會加劇這些矛盾,普及全人類的生態文化教育、倡導惻隱之心與反思精神,才是根本之所在。
在座學生積極踴躍地與兩位嘉賓進行了問答互動,氛圍熱烈和諧。董翔宇同學表示,參加此次論壇不僅從全新視角領略了生態文化,也真切感受到中外學者的生態情懷。
論壇結束后,兩位美國學者與中國學者在生態文化研究中心會議室進一步對當下的生態文化研究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參會的中國學者有中心副主任張曉兵教授、蘇州大學張平教授、河南省詩歌協會會長張鮮明、河南省廣播電視臺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昱、《河南日報》三門峽分社社長王曉平、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韓玉潔教授、劉晗副教授、黃河科技學院傳媒藝術科教中心主任王兆屹、生態文化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張昭希及部分青年教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