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升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教育教學水平,9月5日,我校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智慧教室舉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副校長于向東,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延斌、副院長岳德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攀,以及承擔傳統文化課教學任務的20余位老師參加活動。活動由張攀主持。
于向東對該課程教研室開學之際及時組織觀摩研討活動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對課程的嚴格管理表示充分肯定。對于進一步做好該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于向東提出幾點要求和希望。一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把握教育教學的正確方向,堅守“根脈”和“魂脈”,以教學和科研的實際行動去探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二是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全會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綿薄之力。三是要引導學生自覺認同、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從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思想資源、優秀因子和思政元素,實現與課程教育教學的有機結合。四是要積極探索教育教學途徑、方式方法,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加強自身課程建設的同時,要與我校多途徑多渠道開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活動、與學部(院)的教學體驗活動和校內研究機構的學術研究有機結合;落實胡大白董事長關于這門課程作為思政課的定位,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在已有成效基礎上,爭取更大成績,產生更大影響,為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作貢獻。
曹慕源副教授以《君子人格的養成之道》為題,進行了教學觀摩演示。她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分析了儒家文化中君子人格的特征和君子人格的養成之道,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自省、克己、忠恕、慎獨、中庸和力行等傳統文化這些思想理念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意義,并從心理學的角度循循善誘地提出了助力大學生改變和提升自己的行動策略,充分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程育人的價值與意義。
岳德常教授以《新時代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把“傳道”放在第一位》為題,分享了教學經驗和教育教學的體會。他說,要根據新時代、新形勢和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在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中精心挑選教育教學內容,努力構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起來的話語體系,構建能夠說服青年一代的話語體系,引導同學們自覺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加活動的其他老師們也簡要交流了自己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會,和運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教育教學實踐的做法,探討了進一步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程教育教學的方向和路徑。
陳延斌教授在會議總結中表示,學校高度重視在學生中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成立該課程教研室,組織系列集體備課、課程研討、教學展示交流包括今天的觀摩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老師們認真落實今天的會議精神,努力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有效機制,為培養具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