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特邀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振江教授、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任中義副教授為正在參加“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思政課集體備課會”的全體思政課教師作專題報告。專題報告會由副校長于向東主持,全體思政課教師參加。
劉振江教授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為切入點,從“文化概念、文化形態、文化結構、文化傳播、文化功能、文化整體”等六個維度解讀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并指明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結構完善、開放包容、意義重大、體用貫通”等鮮明特征。劉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全面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們在文化建設領域肩負的重要使命。整場報告主題鮮明、立意深遠、內容豐富,劉教授用宏大的視野、翔實的資料,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解讀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理論的分析,也有實踐的闡釋,對思政課教師完整、準確、全面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任中義副教授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為視角。作了題為“提升思政課教師能力水平的四個維度”的輔導報告,闡述了提升思政課教師能力水平的思路和方法,他指出,“教育教學是第一能力”“科學研究是內生動力”“社會服務是有力支撐”“文化傳承是深厚力量”。這四個維度相互支撐、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的完整體系。在報告中,任中義副教授特別強調了科學研究對于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他結合自身的科學研究經驗,深入剖析了論文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強調思政課教師要培養理論思維和學術思維,他重點闡述了四個方面的核心能力:發現和選擇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分析和創新理論的能力、輸出和準確表達的能力。他指出,這四種能力是開展學術研究的基本功,是思政課教師進行科研創新的重要保障。同時,他就如何選擇研究選題、把握寫作規范等關鍵問題,為與會教師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報告內容豐富、見解深刻,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報告中對科研能力培養的系統闡述,為教師們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具體可行的實踐路徑。
此次專題報告的舉辦,體現了我校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能力培養的務實舉措,為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