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網站地圖 | OA辦公 | 電子郵箱 | 智慧黃科 | 翻轉校園 | 校長信箱 | 暖心大白
      重要新聞
      重要新聞

      河南日報:重構課程體系 鍛造實用人才 ——黃河科技學院人才培養新體系改革觀察之二

      信息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趙芳芳   初審:楊剛要   終審:王軍勝 徐建勛   發布時間:2025-06-23

      近幾年,我校在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6月23日,河南日報第6版以《重構課程體系 鍛造實用人才 ——黃河科技學院人才培養新體系改革觀察之二》為題對我校進行專題報道。以下是文章全文。

      1.jpg

      “當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時,他們便不再是學習的被動承受者,而是化身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與協同合作者。”

      黃河科技學院的課堂,正因課程改革而煥發新生。

      “卓越的教學絕非因循守舊,而在于大膽創新。我們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變革的推進者。課改給予我寬廣舞臺,新的教學理念、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創造力,也實現了師生平等互動、共同成長。”

      投身課改,教師們的教學能力顯著提升。

      “項目化教學課程‘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挑戰性。在一次次的項目構思與創作過程中,我的學習熱情被激發。當自己設計的園林方案被采納并且落地建成,那種激動、自豪和滿滿的成就感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受益于課改,學生們面對未來更具底氣。

      師生們的變化與成長,得益于學校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新體系改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高校人才培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針對高校普遍存在的課程體系與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課程體系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支撐力不夠、學生能力與企業崗位任務要求脫節等問題,黃河科技學院以支撐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課程體系改革為突破口,構建了以能力逐級進階提升為導向的“2+1+1”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旨在實現應用型人才高質量培養,助力學生高質量就業。

      其中,“2”即兩年筑基:大一大二聚焦學生“基本能力”養成,設置基礎性課程。學生通過基礎性課程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實現“見過”和“部分做過”,為后續學習與實踐筑牢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能基礎。

      第一個“1”即一年錘煉:大三基于企業真實項目和市場評價標準,創設基于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項目化教學課程,設置就業、創業、應用型研究三個方向,實施分類培養。學生可根據職業發展方向自由選擇,實現個性化發展。學生在參與項目化教學課程的學習與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項目緊密結合,有效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做成”。

      第二個“1”即一年實戰:大四開設應用型課程,教師帶領學生直接進入產業企業生產一線,直接參與工作實踐,在獲取工作報酬的同時接受職業應用性評價,更深入地了解職業需求,為未來職業發展做好充分準備,進一步提升職業發展力,實現“做好”。同時為即將步入職場的學生增強信心與競爭力,鋪就應用型人才成長之路。

      將項目化教學作為課程改革的切入點和核心環節,黃河科技學院制定了嚴格的建設標準:強調項目“真實性”,必須是來源于企業的實際項目;建立對接企業行業的項目資源庫,及時更新,確保項目的延續性和內容的有效性;制定以成果為導向、市場直接評價或仿真評價的三級評價標準,學生考核合格即能達到課程對應的崗位任務要求,勝任崗位工作。

      除了構建無縫對接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學校還創建了課程知識建模與教學設計體系。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合作,基于課程知識建模法,完成所有本科專業的知識圖譜、能力圖譜和課程地圖繪制。以AI輔助+企業專家和專業骨干研討為核心,通過確定崗位—崗位任務分解—能力標簽提取—能力體系整合等四步流程,構建專業能力圖譜。投入3000余萬元完成2200門本科課程的知識建模和新版教學設計,推動課程內容高效銜接與教學設計優化升級,95%以上課堂實現混合式教學。

      課程評估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學校研創課程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教學設計—實施—產出”的三維評估模型,面向所有本科專業、所有本科課程、所有本科課堂、所有“教師+團隊”,以學期為單位開展了三輪2647門次課程評估。實行“優課優酬”,最高給予5倍工作量獎勵,對D類課程“一對一”幫扶,推動課程質量持續提升。

      為了保障課程改革落地生根,黃河科技學院深化“大部制”“學部制”體制機制改革為其保駕護航,破除壁壘,擰繩聚力,推動高校與產業、行業、企業資源共享、深度融合、協同發力、共同育人。在職能部門推行“大部制”改革,通過整合13個處級單位,成立教師中心、教育教學中心、學生中心三大中心,以及思政工作部、科技發展部、資源保障部等五個大部,提高職能部門服務教育教學工作的效能度和協同性。在教學單位積極推動“學部制”改革,打破原有的“校—院—系—教研室”多層級結構,將12個學院整合為工學部、藝體學部、商學部、醫學部四個學部,依據專業集群下設科教中心,賦予其資源配置的自主權力。

      改革賦能,黃河科技學院充分匯聚學科、專業、師資、平臺等各類優勢資源,實現了三個方面的提升。

      成立教師中心,為教師提供更專業的發展平臺。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實踐,提升實踐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提供更多職業發展機會和激勵機制,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成立教育教學中心,有利于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推動產教深度融合。通過搭建教學平臺,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設計與實施課程、共同制定并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促使專業設置緊密貼合產業需求,大幅提升專業與市場對接的精準度與緊密性。同時,引導教師將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及時引入課堂,促進教學方法創新,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筑牢堅實基礎。

      成立學生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職業發展指導。開展職業規劃、職業咨詢服務、優秀本科生表彰以及行業專家和成功校友經驗分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在職業選擇和發展中遇到的困惑提供個性化指導和建議,進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適應能力。

      在全體師生深度參與下,黃河科技學院凝聚改革共識,產教融合持續深化,教師能力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對接日益緊密,課程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敢為人先,勇當“探路者”,黃河科技學院的課程改革取得豐碩成果,受到廣泛關注。編寫的《應用型高校本科專業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系列叢書47冊,由清華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6項、一等獎10項;改革成果亮相第61、62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吸引600余家高校、企事業單位學習交流;獲得中國民辦教育發展大會優秀辦學案例等4項榮譽;牽頭籌建“高等學校產教融合課程體系創新聯盟”,全國20個省份的38所應用型高校為首批發起單位;舉辦6期“應用型高校課程體系開發與建設工作坊”,吸引云南師范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42所高校345人參訓,反響強烈。

      (作者:石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佛学| 郴州市| 永胜县| 新源县| 门头沟区| 射阳县| 洛浦县| 敦煌市| 辉南县| 祁连县| 贵港市| 平谷区| 兴文县| 离岛区| 罗山县| 泾川县| 乌审旗| 信阳市| 双辽市| 萝北县| 陈巴尔虎旗| 临夏县| 安龙县| 两当县| 裕民县| 措勤县| 东兰县| 云安县| 昌乐县| 涟源市| 黄石市| 绥化市| 宝应县| 同心县| 治县。| 新化县| 左贡县| 阳原县| 南康市| 万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