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是根,業務是樹,根深才能葉茂。近年來,黃河科技學院校產管理處黨支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以破解黨建與業務“兩張皮”為目標,確立了“把黨建引領放在首位,將服務師生進行到底”的工作思路,創新“123”工作法,探索“黨建+”工作模式,真正把基層黨支部這個“小細胞”,建設成有堅強戰斗力的“大堡壘”,開創了黨建和業務“并蒂開花”的良好局面。支部2020年被評為河南省“首批全省高校樣板黨支部”“河南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黃河科技學院樣板黨支部”;多次榮獲“黃河科技學院先進基層黨支部”。校產管理處也多次榮獲“黃河科技學院先進集體”“防汛救災先進單位”等。
強基固本,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力。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業務發展的根本遵循,將“思與行”有機融合起來,提升理論學習對業務實踐的引領力。大力推動“三個堅持”落地生根,堅持貫徹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提升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識;堅持理論和實踐統籌結合,強化問題導向、實踐導向、需求導向,做到“學習必有交流研討,研討必結合工作,工作必緊扣政策”;堅持規定動作和創新動作相結合,構建宣傳教育“全面導學”、專家講座“深入促學”、書記黨課“領航引學”、黨員主導“集體互學”的“四位一體”學習體系,創新開展紅色故事會、“四個課堂”、知識競賽、主題座談會等活動,豐富組織生活形式,增強理論指導實踐的轉化能力。
守正創新,破解“兩張皮”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只有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機關黨建工作才能找準定位。作為機關基層黨組織,支部找準關鍵著力點,成功運用“123”工作法破解黨建業務“兩張皮”難題。
抓好1個主題教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去年以來,為師生購置、更新、維修各類教學辦公設備6795臺(套)。
抓好2個教育形式。創新開設“支部書記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講故事”學習平臺,支部書記錄播習近平總書記講述的故事,在故事中貫穿中國歷史文化之道,中國改革發展之道。探索“翻轉課堂”教育形式,開展“微黨課”“四個課堂”系列活動,形成人人講黨課、時時受教育的良好氛圍。
抓好3支隊伍建設。強化服務育人職能,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成立了以支部書記于春霞為組長的“項目攻堅隊”,在重點實驗室和大型場館規劃建設、數字化轉型改革等重大項目上集思廣益,全力攻關。以所轄8個大樓管委會為主體成立“場館服務隊”,全力提升服務水平,全面引領服務新高度。以技術維修工作室為主導成立“黨員維修隊”。發揮黨員紐帶作用,密切聯系師生,打通服務師生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主業,“ 黨建+”凝聚發展合力。將服務教育教學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關鍵崗位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突擊攻關有黨員,積極探索“黨建 +”工作模式,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贏。
“黨建+校產管理”,業務工作穩扎穩打。圍繞處室中心工作,科學規劃與合理論證相結合,提升實驗室建設水平。發揮黨建優勢,搭建安全排查平臺,建立自查、互查、專項督查三位一體的綜合排查體系。把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安全防范意識,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制度化。
“黨建+科普教育”,服務社會展現作為。發揮“智慧逐夢體驗館”科普基地功能和陣地職責,圍繞“黨建引領發展,科技創造未來”特色主題,開展“科技強國 科普惠民”“科技戰役 創新強國”“禮贊共和國、智慧新生活”“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等科普活動。先后獲得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基地、“河南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優秀科普教育基地”,評選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聯盟副主席單位、河南省科普新媒體聯盟理事單位等稱號。科普基地于2020年孵化“小凡實驗室”科普號,已創作少兒科普啟蒙視頻100余部,累計播放量達到300萬人次。
“黨建+疫情防控”,服務師生彰顯擔當。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迅速動員黨員力量、志愿力量50余人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協同配合附屬醫院成立“方艙式”疫苗接種點,服務師生注射疫苗9萬余人次。2022年以來,服務核酸檢測50余場次,成為學校疫情防控“最堅實的力量”。
“黨建+項目攻堅”,錘煉鐵軍成效顯著。學校附屬醫院重啟建設的攻堅時期,支部書記于春霞臨危受命,擔任附屬醫院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帶領校產管理處黨支部多名黨員骨干投入到附屬醫院建設之中,五加二,白加黑,僅用八個月完成7萬平米建筑裝修,全部醫療設備、醫療家具以及醫療配套設施的安裝,順利通過省市兩級衛健委對醫院的驗收。支部黨員干部干在一線、學在一線,在攻堅克難中開闊視野、磨礪品質、錘煉本領,逐步成長為業務過硬的“行家里手”。
站在歷史交匯點,校產管理處黨支部將繼續堅守服務初心,傳承黨的精神血脈,努力打造講政治、守紀律、敢擔當、有作為的基層戰斗堡壘,勇毅篤行走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