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 工學部組織開展2022級新生文明誠信教育線上報告會。本次報告會分為兩個課堂,由許紹靜、高德峰兩位老師主講。
首先,兩位老師從日常生活場所出現文明和誠信兩個詞的頻率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文明誠信的含義和重要意義,從而引出文明、誠信對國家發展、社會和諧、個人進步的重要意義。
其次,兩位老師從文明誠信的內涵、文明誠信在大學生活中的體現、文明誠信對大學生的要求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在文明內涵的講解中,兩位老師指出,文明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的構建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歷史傳承,是符合世界歷史進程的時代要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內在趨勢與根本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質要求。中國要建設有別于西方現代文明的社會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是迄今最先進的文明形態,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們對文明的追求,可以提升個人素養,優化社會秩序,推動國家發展。在誠信內涵的講解中,兩位老師說,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內城于己、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則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誠”是“信”的內在依據,是“信”之根;“信”是“誠”的外在體現,是“誠”之用。“誠”與“信”的結合,是人的內在道德修養與外在行為準則的統一。
最后,兩位老師從校園文明、課堂文明、宿舍文明、餐廳文明、交通文明、網絡文明六個方面、學業誠信、資助誠信、交往誠信、就業誠信四個方面談文明誠信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兩位老師結合7·20洪水、河南疫情防控情況談文明誠信對大學生的要求。兩位老師強調,一個文明誠信的大學生要有大愛精神、奉獻精神、擔當精神,要誠實勞動、恪守承諾、真誠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