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工學部電子信息科教中心舉辦題為”人工智能技術新發展”的周末主題講座,本次講座邀請崔光照教授主講,電子信息科教中心教師、相關專業學生聆聽了講座。
崔光照教授的報告主要涉及人工智能中數字孿生技術的相關內容。崔教授主要從數字孿生技術的概念、數字孿生技術的發展沿革、數字孿生的技術內涵、數字孿生技術的架構、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場景、數字孿生DT的相關討論、數字孿生未來發展等幾個方面的進行了講解。崔光照說,數字孿生技術主要是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在設備或系統的基礎之上,創造一個數字版的“克隆體”。他以西門子、美的、達索、GE等企業對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為切入點,給同學們逐步展開講解了數字孿生技術在智能制造、智慧航天、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介紹了實現數字孿生的“四大核心技術群”,并且從“設想-方案確定-試運行-產業化-效果評價”部署的視角介紹數字孿生的應用價值,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報告結束后,師生紛紛表示,本次講座讓我們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認識,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就業前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更激發大家對人工智能的極大熱情。今后,我們一定結合自己的所學所識在人工智能時代不斷充實自己,以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
個人簡介:崔光照,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理學博士,國家模范教師,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鄭州輕工業大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電工裝備與智能信息處理的研究。先后擔任河南省電機與電器重點學科的學科負責人和帶頭人、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主任、河南省電器控制技術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等。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國家項目10項,主持與參與河南省重大重點項目近20項。發表科研論文260余篇,其中SCI 收錄1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與工具書8部。獲國家教育部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國家專利授權20余項,培養碩士60余名。目前主要社會任職:河南省電工技術學會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圖論與系統優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南九省電工理論學會常務理事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