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疫情防控的全面放開,新冠病毒感染者數量持續增加。最近十八里河鎮街道辦事處青翠路社區居民群里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出現發燒癥狀,那么如果孩子“陽”了,除了科學用藥外,家長還能做些什么呢?12月17日,醫學院教師董亞娜應青翠路社區王勝南老師邀請,在騰訊會議線上為廣大居民開展一期名為“如果孩子‘陽’了,家長能做些什么?”的防疫科普講座。
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普遍會出現發燒、咽痛、咳嗽等癥狀,當兒童出現上述癥狀后,除了運用藥物治療以外,推拿、刮痧和穴位按壓也能起到較明顯的治療效果。講座中,董亞娜利用專業優勢,重點給大家分享了小兒推拿。董亞娜說,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外感主要有六步,分別是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還有清肺經、清天河水、推六腑,一般情況下推完這六步后就有明顯的退熱效果。還可以酌情選擇推三關和揉外勞宮等操作。董亞娜強調,一般經過上述小兒推拿手法治療3-5次,輕中度的發熱基本上體溫可以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如果熱度比較高,可以沾著冷水進行推拿,但是如果推拿后小兒的體溫遲遲不退,這個時候要及時送醫治療,避免耽誤病情。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科普宣講,參會居民高女士反映:“疫情當下,孩子出現癥狀后,家長總是手足無措,想著吃藥一是患兒不配合,二是怕藥物的毒副作用。在周圍陽性患者普遍增多的情況下,這場講座猶如一場及時雨。建議以后多為大家準備一些公益科普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