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我校副校長、社科聯主席于向東教授,中原學研究院院長樊洛平教授應邀前往鄭州工商學院,參加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鄭州工商學院合作主辦的“‘中原學'理論建設研討暨《中原掌故》出版座談會”,并做會議發言。
“中原學”理論建設研討暨《中原掌故》出版座談會現場
河南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省社科聯學會處處長宋淑芳出席會議,鄭州工商學院、黃河科技學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中共河南省委黨校、鄭州師范學院、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中原科技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副總編、編審蔡瑛,《中原掌故》責任編輯、副編審張劍英等,參加會議并發言。會議由鄭州工商學院黨委副書記馬紀崗主持,鄭州工商學院校長郭德欣致辭。
黃河科技學院于向東副校長發言
座談會上,于向東副校長以《中原掌故 中原文化 中國精神》為題發言。他認為,《中原掌故》的編寫、出版面世是中原學研究的又一成果,是中原學走向大眾化的一種舉措,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一種具體嘗試。他從四個方面來談這部書的價值和意義:第一,有助于補正史之未備,豐富對于河南地方史、地域史的了解與認識;第二,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提升作為河南人、中國人的文化自覺與自強;第三,有助于促進人文教化,引導與感染讀者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四,有助于發展文旅產業,為海內外游客認識河南參與河南建設發展提供參考。
黃河科技學院樊洛平教授發言
樊洛平教授圍繞《<中原掌故>:發掘與傳承中原文化的別樣途徑》的發言,結合歷史的、地域的、典型的中原掌故事例,重點談及該書編寫的特點與風格。其一,悠久的歷史跨度,追根溯源的文化考察,成就了《中原掌故》上啟先秦、下至清末的中原歷史文化的觀照意義。其二,廣闊的地域幅度,蘊含了博大精深、豐富多樣的中原文化基因。其三,豐富的民間生活色彩,鮮活的歷史文化樣貌,構成了一部有典源可據、有閱讀趣味的中原文化活典。其四,堅守文化操守和價值意義,《中原掌故》體現了一種人文化成的精神宗旨。
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庚香作總結發言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庚香研究員以《中原學離世界中國學還有多遠》為題做總結發言。談及中原學研究的當下學術成果,李庚香主席特別提出:中原學走到今天,它離世界中國學還有多遠?這里有三個問題,第一,什么是中原學?第二,什么是世界中國學?第三,在世界中國學視野里怎樣定位中原學?他認為,中原學就是對中原歷史文化、黃河文化的學問化、學術化、學派化的表達。對于社科界來說,中原學的定位是新時代河南的哲學社會科學;對于高校來說,中原學是一個綜合性的、交叉的、利用各種新方法研究的新興學科;對于河南來說,中原學是地方學;對于學科群來說,中原學是五方之學。北邊有甲骨學研究,西邊有河洛學研究,南邊有炎黃學研究,東邊有新宋學和黃河學研究。后邊還有中原商學、中原經濟學、中原法學、中原美學、中原詩學等都已布局。為什么提出在世界中國學視野里研究中原學?因為今年國家要搞首屆世界中國學大會。世界中國學的兩大內容,在國內我們要解決好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問題和如何構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問題。在國際上我們必須解決挨罵的問題和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問題。中原學要胸懷天下,它在世界中國學視野里要研究的,是中國之中原,亞洲之中原,世界之中原;是中國之黃河,亞洲之黃河,世界之黃河。立足中原學研究的現實,放眼未來,李庚香主席對中原學如何走向全國、走向中國世界學的愿景充滿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