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肇始春秋,綿延至今。那么,“軒轅黃帝”的稱號從何而來?他對中國5000年的文明究竟有哪些貢獻?為什么說黃帝時期是中國歷史的起點?著名的二里頭遺址與“黃帝時代”有著怎樣的關系?一代偉人毛澤東是怎樣評價軒轅黃帝的?癸卯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4月22日)前夕,《中原大講堂》邀請河南社科界領軍人物、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研究員李庚香,為大家全面、全新講述軒轅黃帝的故事——《黃帝六講》。
從4月17日開始,由河南省社科聯、黃河科技學院等聯合制作的《中原大講堂——黃帝六講》將在人民網河南頻道、光明網河南頻道、中新網河南頻道《名家談黃帝文化》專題欄目、中新網客戶端、環球網、環球中原抖音平臺、中華英才網、中華網、華人頭條、大象新聞、頂端新聞中原策、黃科院融媒、社科在線學習強國號、鄭州廣播電視臺看鄭州客戶端等平臺以及相關抖音、快手、視頻號同步推出。
本期推出第一講:“三月三,拜軒轅”(4月17日)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第一講:“三月三,拜軒轅”(4月17日)
第二講:赫赫始祖,吾華肇造(4月18日)
第三講:道的本源在軒轅(4月19日)
第四講:黃帝時期,是考古學上的仰韶時代(4月20日)
第五講:黃帝時代,是一個強大的時代(4月21日)
第六講:偉哉中華,凝聚有力——重讀毛澤東《祭黃帝陵文》(4月22日)
“三月三,拜軒轅”,這一天牽動著億萬炎黃子孫的悠悠情絲,承載著華夏兒女對新時代美好未來的向往。每到三月三,人們對軒轅黃帝的敬仰,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立足現實,闊步走向未來的一種文化自信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