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在教育教學方案調整后已經開設了四個學期,為研討和交流教育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質量,以更好地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工作,5月14日,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教研室承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教學展示交流活動在馬克思主義學院502智慧教室舉行。副校長于向東,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振國、副院長張攀,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延斌、副院長岳德常參加,馮東山等六位老師進行了教學展示,承擔該課程的部分教師、工學部20名學生參加。展示活動由陳延斌教授主持。
于向東在致辭中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來說非常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論述,中央包括教育部已出臺一系列文件和措施,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工程。我校一向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董事長胡大白教授大力支持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工作,成立相關研究和教學機構,編寫出版教材,促使我校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胡大白對開設概論課提出三個“相結合”要求:一是與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二是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色文化相結合,三是與思政課教育教學相結合。于向東指出,我們要根據三個“相結合”安排好教育教學工作。于向東從三個方面對接下來的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研究探討和教育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觀念、基本知識體系的研究探討和教育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收獲,增強文化自信;三是加強課程設計與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探討和相互交流,使教師實現“自反自強”,也引導學生參與教育教學,做到“教學相長”,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與效果。
在教學展示環節,馮東山老師以“八德之中的孝”為題,王庭雁老師以“聞道:文學典籍——詩歌”為題,康玉強老師以“對道的追求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為題,李海燕老師以“治平的內涵和意義”為題,溫佩佩老師以“天下大同的人類共同體理念”為題,張向陽老師以“齊家篇:傳統家文化概述”為題,進行生動形象的教學展示。
展示結束后,老師們與現場人員分享了自己在教學過程得到的收獲與感悟,并對如何改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進行研討,提出意見和建議。岳德常教授說,這次展示交流活動,與前年舉行的展示活動相比,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從教學內容上來看,教學目標明確,老師們能把“傳道”放在第一位,能深入鉆研、全面了解教材編寫思路,并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道”的深入理解體現在各個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整體脈絡清晰,貼近學生們思想成長的現實需要,為學生們接受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奠定基礎,很好地落實了胡大白董事長所提出的“三個結合”的要求。在教學方法上,各位老師課件制作很用心,注意使用啟發性教學。張向陽老師采用現實例證導入講課內容,李海燕老師講解充滿激情積極與學生們互動,馮東山、康玉強老師注重循循善誘,王庭雁、溫佩佩老師對教學內容把握全面深入。每一位老師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相信大家的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
老師們對如何改進這門課的教學提出了建議。現場學生們也紛紛表示,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收獲很大,有利于加強我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入學習和領悟,不斷提升文化自信和人文素養。
陳延斌教授在總結講話中肯定了六位老師的表現,認為講授內容準備充分,教學目的明確,重點突出,課件制作精心,在教學中能注意引導學生互動,聯系現實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針對老師們提出的如何以有限的課時完成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課程教學任務,陳延斌結合教材編寫宗旨提出,教學中應注重理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脈絡,講清楚核心理念、人格理想、價值追求;在此基礎上,精心選取傳統文化各個組成部分的代表性文獻進行精講,并將課堂教學與指導課后閱讀結合起來,盡力化解課時少、講授內容多的矛盾,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增強文化自信,更好發揮傳統文化課“課程思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