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藝體學部分黨委開展了“重走長征路,奮進新征程”紅色研學活動。在學部分黨委副書記朱傳新的帶領下,20名黨員代表赴貴州省遵義市,聆聽紅色故事,感受紅色文化,追憶錦繡山水間的紅色經典。
7月16日,研學團隊到達了位于貴陽市息烽縣的息烽集中營。息烽集中營是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關押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監獄。這里曾留下了“小蘿卜頭”傳遞革命信息的身影和足跡。研學團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對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和息烽集中營舊址進行了觀看學習。通過一張張記述歷史的黑白照片,一間間關押革命志士的木屋牢房,學員們想象到了革命烈士當時所受到的非人折磨,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的血雨腥風。學員們紛紛表示,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和忠誠,我們也要用拼搏和奮斗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息烽集中營雕塑廣場,研學團隊全體黨員重溫了入黨誓詞,再一次從內心深處喊出“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的錚錚誓言。
7月17日上午,研學團隊到達被稱為“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的婁山關。在婁山關戰役紀念碑前,在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陳列館中,全體學員在講解員的講述里,深刻感受到中國工農紅軍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遵義會議以后取得的首勝之戰——婁山關大捷的艱辛和犧牲。“婁山關大捷”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書寫出的戰斗成果。毛澤東同志在此寫下了著名詞作《憶秦娥·婁山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成為金句。在鏤刻著“婁山關”三個大字的巨型石刻前,研學團隊全體黨員合誦《憶秦娥·婁山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也更加堅定了全體黨員奉獻黨的教育事業的無悔決心。
7月17日下午,研學團隊來到了茅臺鎮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在滾滾的赤水河上,學員們踏上鐵索橋,切身感受當年革命先烈戰斗的英勇無畏。在紅軍過茅臺陳列館里,全體學員了解了當年中央紅軍主力從遵義西進經過仁懷,輾轉奮戰,迂回制敵,四渡赤水河。四渡赤水戰役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軍事思想指揮紅軍擺脫優勢敵軍追堵攔截的光輝戰例。在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浮雕廣場上,研學團隊全體黨員集體合誦毛澤東的壯麗詩篇《七律·長征》,渾厚有力的聲音里充滿著全體黨員對歷史的敬畏、對先烈的敬仰。
7月18日,研學團隊來到了遵義會議紀念館。大家深入了解到,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走進遵義會議陳列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遵義會議全體參會人員的巨幅雕像。館內的展覽內容主要包括:前言、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遵義會議偉大轉折、轉戰貴州出奇制勝、勇往直前走向勝利、遵義會議精神永存、結束語共七大章節。在被譽為“中華第一匾”的“遵義會議會址”門匾前,研學團隊全體黨員齊聲唱起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嘹亮的歌聲傳遞出新時代的黨員傳承好偉大的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的信心和風貌。
藝體學部分黨委副書記朱傳新表示,此次的遵義之行,我們以“重走長征路,奮進新征程”為思想統領,全體黨員重溫了革命歷史,用腳步踏尋革命先輩們曾經的戰斗足跡,用體魄感悟革命道路上曾經的崢嶸歲月。全體黨員將以此次紅色研學為契機,在學校和學部的教育事業發展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校慶四十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