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媒藝術科教中心動畫專業,以“汪小柒”IP主題形象開發的各類文創商品在小紅書上開售,這是動畫專業20級學生詹云飛和王涵原創設計的IP形象,小紅書賬號“汪小柒”從今年3月份起號到目前已獲萬余粉絲。衍生出汪小柒毛絨玩具、大頭貼、文創書簽、條漫等產品,在預售首日,訂單量已高達1000多單。
專業特色明顯探求合作開辟新路徑
“‘汪小柒’是我們的‘孩子’”,動畫專業負責人孫紅娟自豪地說:“2020級詹云飛負責印象設計,2020級王涵負責運營,我負責‘兜底兒’”。據了解,這個項目的落地,也是“2+1+1”產教融合課程體系的建設成果之一。2007年,動畫專業經河南省教育廳批準招生,目前在校生400余人。動畫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專業特色。動畫專業以產出優質影視動畫片、插畫產品、動漫IP研發為發展主業,建設有高校動漫服務外包基地、二維動畫專業實訓室、三維動畫實訓室、游戲、插畫、二維動畫以及三維動畫4個校內工作室。并與河南廣播電視臺、河南華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西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河南江山畫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鄭州燃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基地。
孫紅娟說,動畫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創造性,動畫專業不能讓學生只學到書本上的理論,更多的是設計出產品,并且讓產品符合市場的需求,而且產品還需要不斷地創新更迭才能讓它富有生命力。為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崗位人才需求,動畫專業教師團隊深入市場,了解市場動向和動畫專業技術前沿,不斷探求校企、校政、校校合作新路徑。
動畫專業自2017年開始進行“2+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需要在前兩年完成基礎理論課的學習,后兩年就直接與企業對接,請企業導師給學生授課,教授市場標準,明確企業產品要求。學生就可以按照企業要求,設計并完成相應的產品。在專業建設中,動畫專業引進河南西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校內建立了高校影視動漫外包基地。與企業的合作,進一步開拓了師生的眼界,也讓市場檢驗了學生的能力,再次驗證了教學改革路子的正確性,也為后期動畫專業的教學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資源共享校企師生共創再創佳績
2019年,學校全面實施教學改革,大力推進“2+1+1”產教融合教學體系的建設。動畫專業抓住機遇,對專業基礎課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并且在實踐類課程上加大改革力度,申請了《動畫項目實踐》《動漫IP研發》《原動畫制作》《動畫衍生設計》等項目化課程并成功立項,為下一步改革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在企業的大力支持下,為項目化教學開展提供了穩定的項目輸入、實踐場地和技術支持,有力推動學生的高質量就業。目前在各校企合作企業工作的畢業生達到50余人。其中2008級萬里所注冊的鄭州燃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一直與專業保持緊密的合作,聯合培養優秀的漫畫、插畫人才3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動畫專業在教學實踐中,抓住機遇,以真實的項目強化學生的競賽意識,依托工作室,動畫專業的教師團隊,開始細化項目方向和項目內容,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項目,并為省級、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實施創造條件,指導學生開展創新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屢次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
緊跟市場 課程建設結碩果
“作為動畫專業的負責人,不能只考慮自己教的課程,還要從全局把握專業課程,把關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更要關注課程之間的關聯度和契合度,使課程與課程之間環環相扣,使知識體系、課程體系建設更科學更系統。比如,專業基礎課《動畫技法》里關于動畫運動規律的學習為項目化課程《動畫項目實踐》和《原動畫制作》的相關項目教學提供理論支撐,項目化的課程訓練,又為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學到真本事打下基礎。”孫紅娟說。“當然,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中,確實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些困難主要集中在大四學生實習就業與畢業設計之間。通過《畢業實習》課程,有一部分同學會被企業錄用,參與企業的實際工作中,這樣難免會影響畢業設計的進度。我們通過與企業和學校教學主管部門領導溝通,最終將學生在企業完成的商業項目同時被公司采用的方案作為畢業設計課題,從而實現了真正的由虛擬課題向企業真實課題的轉換,這樣我們就給學生一年的工作時間,不用為工作和畢業設計制作而苦惱。”
作為專業負責人,孫紅娟在教師團隊建設中,充分發揮每個老師的專長和工作風格,鼓勵他們“走出去”,帶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先后在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中國好創意全國數字藝術大賽、河南省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等大賽中獲得獎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動畫專業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不斷將項目化教學推向深入,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就接受市場的檢驗,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和高質量就業的能力。今年11月,《追光》《海》《來》三部原創漫畫在第十九屆世界漫畫大會原作展暨動漫游戲博覽會上火速“出圈”,他的主創是我校2022屆動畫專業的畢業生李紫楊,目前在共青團安陽市委實習,通過漫畫,服務家鄉,講好安陽故事,讓本地年輕人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也讓外地人認識安陽、走進安陽、扎根安陽。
關于“汪小柒”的發展,孫紅娟和學生團隊都對它十分看好。后期將以“汪小柒”作為主角人物,不斷地探討研究與其相關角色形象,以短視頻、短劇、條漫等形式,在小紅書等平臺推廣,并以此為開端,將會打造更多受年輕人喜歡的IP形象。“在今后的發展中,動畫專業將以一個動漫IP項目帶動三個中心,實現專業互通,打破項目化教學項目過多依賴校外企業的困局,從而實現項目本土化的新局面。比如,播音科教中心可以在直播間帶貨汪小柒,汪小柒家族及朋友的服飾可由設計藝術科教中心打造,運營推廣可由傳媒藝術科教中心進行推廣形成矩陣……”孫紅娟自信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