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延斌的《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研究》《中國傳統家禮研究》《宋代家禮四書》三本家文化著作陸續出版。
專著《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研究》,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之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系統研究傳統家訓文化存在存續的合理性,以及家訓文化的類別、載體、思想理念、教化原則、路徑方法,分析了傳統家訓感化與規約、型家與范世、曉喻與示范相統一等鮮明特色,考察了傳統社會家訓家風與家族盛衰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評價了傳統家訓文化的歷史地位,并本著古為今用的原則,對傳統家訓文化當代轉型與新型家訓文化建設做了深入探討,為今天的家庭教育、家庭建設和家德家風培育提供了參考借鑒。
專著《中國傳統家禮研究》,系貴州省社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由孔學堂書局出版。該書從浩如煙海的歷代典籍中爬梳家禮文獻,采用縱向遞進與橫向展開相結合的方法,系統研究傳統家禮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傳統家禮的產生演進歷程、載體與教化方式,功用與歷史影響,尤其是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通禮“五禮”的歷代傳承發展等,旨在全面展示傳統家禮全貌。同時披沙揀金,挖掘傳統家禮禮儀、禮義、禮制、禮教、禮俗、禮治等積極因素,吸納家禮文本立制、家塾社學教化、族規家訓規約、家族譜牒傳承、禮器服飾寓意、民居建筑濡染、家風門聲熏陶等載體、路徑古為今用。本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圖文并茂,既是學術專著,也是傳統家禮文化的普及讀本,可以為今天的家庭教育、家禮家德家風培育和社會禮儀文明建設提供富有價值的鏡鑒。
《宋代家禮四書》,由孔學堂書局出版。該書擷選宋代《書儀》《家禮》《家范》《家山圖書》四部家禮經典予以點校整理,旨在幫助讀者了解宋代家禮文化。司馬光《書儀》是兩宋時期“士庶通禮”創設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原來流行于士族之間的傳統禮儀做了諸多調整和簡化,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家禮體系,這是之前的其他家禮著作所沒有做到的。朱熹《家禮》以《書儀》為基礎,完善了冠、婚、喪、祭、通的家禮體系,又重視世俗普遍需要,使古禮節次分明、便于施行,使士庶通禮在形式與內容上趨于完善,對后世家禮撰作與實踐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呂祖謙的《家范》產生于《司馬氏書儀》和朱熹《家禮》之間,既參酌古禮和司馬光《書儀》,又結合時代特點做了取舍損益,更加具有實用性,助推了民間家禮文化在教民化俗中作用的發揮。此外,司馬光《書儀》、朱熹《家禮》和呂祖謙《家范》均以文字為主,少有插圖,其儀節動作、禮器禮物以及站位流程等難有直觀了解。南宋佚名學者所作《家山圖書》,正好彌補了這一缺憾,該書內容以禮圖為主,計五十四幅,圖后附以儀節說明、名物考證,圖文并茂,使讀者更易于掌握行禮要領,理解儀式內含的深刻禮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