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陳偉,工學部1997級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校友。學校上海校友會創始成員之一、上海校友會會長。現為聚賢薪福社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上海市普陀區政協委員。聚賢薪福社旗下擁有上海聚賢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璽正勞務派遣(上海)有限公司、蘇州聚有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上海聚有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上海大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陳偉多次獲評各級工商聯、多個商會、社會公益組織、校友會的“社會公益”獎,年度“十大感動人物”“光彩之星”“愛心奉獻獎”“模范校友”等;獲評校慶30周年“杰出校友”、校慶35周年“優秀校友”、校慶40周年“優秀校友工作者”。
上海,世界四大“魔都”之一,它是一座充滿著機遇與挑戰的城市,每年都會吸引眾多朝氣蓬勃,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的年輕人來這里拼搏與奮斗。
這里也有我們黃科院人的身影。他在這里生活、工作、創業,用他的行動詮釋著開拓、拼搏、實干、奉獻的黃科院精神,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位黃科院人的家國情懷。
他,就是我校優秀校友,我校上海校友會會長,聚賢薪福社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偉。
我心飛揚 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有收獲
1997年9月,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新生陳偉來到了位于鄭州航海中路的學校北校區報到。與他一起前來的,還有他的父親。陳偉的父親送兒子入校原因有二:一是對兒子的不舍;二是對學校還有所顧慮,想親眼看看學校到底怎么樣。
很快,陳偉的父親打消了顧慮。“當時的胡大白校長給所有的新生做了一次演講,她身殘志堅、創校興學的經歷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人。”當時的情景陳偉記憶猶新。父親告訴他:“有這樣一位優秀的校長,把你留在這我放心。孩子,好好學,好男兒志在四方。”胡校長的辦學精神、父親的鼓勵讓陳偉堅定了留下來學習知識、歷練品格、掌握技能的決心。男兒有淚不輕彈,陳偉至今沒有忘記他與父親在鄭州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那也是他唯一一次見到父親落淚。眼眶濕潤的陳偉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決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初入校園,陳偉沒有大學新生的青澀,很快就投入到了火熱的大學學習生活中,并加入學校的先鋒突擊隊。除了日常學習之外,一些學校的臟活、累活陳偉也搶著干。“那時,我們突擊隊的隊員們經常趁著大家休息時主動去打掃廁所,男女廁我們都打掃。”回首大學生活,陳偉平靜地說道。成績優秀、為人真誠、干活踏實的陳偉贏得了學校領導、老師、同學們的信賴,他當選為原工學院學生會常務副主席、計算機系學生會主席。陳偉視責任為成長機遇、歷練平臺,學習更勤奮,工作更認真了。“在學校的每一天我都有所收獲,這份收獲可能來自老師的課堂上,也可能來自我和同學們組織的一次活動中,甚至來自自己獨處時的思考。”陳偉說。三年的大學生活很快結束了,陳偉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專業技能,歷練出了異于常人的堅強意志,培養出了敢于創業的信心與勇氣。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人,背著行囊,走出了校門。
一路拼搏 從1500元創業到年營收過億
大學畢業后,陳偉帶著父親給的1500元錢開啟了他的創業之旅。“胡校長是用30元錢創業,我是1500元錢創業,我的啟動資金還是很豐厚的。”提起往事,陳偉哈哈一笑。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陳偉輾轉于衢州、杭州、溫州、寧波、天津、上海等地,一路走來風塵仆仆、滿身疲憊、心力交瘁,“但黃科院出來的人,都是打不死的小強,累了飽餐一頓我還是充滿精神,困了睡一覺起來我還是目視前方”。回首創業路,陳偉風趣幽默地描述道。他輕描淡寫、云淡風輕的語氣讓筆者不由想起張艾嘉的《輕描淡寫》中的一句話: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個時候終于明白了,是可以輕描淡寫的。
身邊熟悉的人都知道,為了省錢、為了工作方便,陳偉在創業期間僅搬家就搬了15次之多,奮斗路上吃的苦難以想象。但陳偉自己沒有提起過。也許真是那句話所說:真正成功的人,從來都不會把自己當初黑暗的時光,當作是夸耀的資本。他們不會去提及自己曾經付出的汗水,只會簡簡單單一筆帶過,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結果。
為了開闊眼界、掌握更多的行業知識、成就更強的自己,他曾轉戰多個行業學習取經,先后擔任過500強企業杉杉集團、中華包點領軍企業巴比饅頭、中國馳名商標李寶贏堂等多家大型企業集團的高管、副總裁、總裁。到 2015年時,陳偉年薪已過百萬,是家人的驕傲、別人傾慕的對象。拿句時髦的話來講陳偉已是標準的“高富帥”了,但陳偉并沒有安于現狀,閃耀內心的創業火花時不時會燃起。
2016年,他毅然放棄了高薪工作,成立了聚賢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創立了“聚賢薪福社”人力資源服務品牌。人力資源服務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種商業模式。陳偉說 :“‘聚賢’是我們的品牌,我們就是想匯集更多有才能的人,‘薪福社’是我們的業務范圍,代表薪酬、福利、社保。”他表示,過去我常常換工作,知道企業和人才都想要什么,人才又想找什么樣的企業。我就是要把聚賢做成立足長三角,面向全國,以“幫天下英才和企業活得更好”為使命,為客戶提供獵頭招聘、薪酬福利、全面保障、用工及財稅整體解決方案等服務。“心懷天下、解人之急”是陳偉創辦企業的初衷。
依托聚賢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陳偉又先后參與投資和創辦了幾家企業,主要涉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業服務、快速消費品領域。有眼光、有謀略、有思路、有魄力,陳偉帶領企業迅速崛起于申城,成為了長三角知名的人力資源企業之一。2018年,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超億元。
不改初心 那份深情成了人生路上最亮的燈
俗話說,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陳偉也不例外。他的妻子叫祁秋霞,在黃科院時與他同級。倆人在大學相識、相愛,并步入婚姻的殿堂,這也是陳偉如今對校友會工作如此熱衷的原因之一。他說:“想讓更多的校友有相識相知相聚的機會。”
多年來,陳偉一直在積極推動黃河科技學院上海校友會的發展。作為上海校友會創始成員之一,他竭盡全力地推動上海校友會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數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獻著。陳偉認為,校友會是一個互相學習、幫助、交易、投資的平臺。陳偉曾多次個人出資,接待到上海的校友,遇到校友身患疾病或者處于困難之中,他也積極伸出援助之手,提供資金幫扶。他還為初到上海的校友推薦、提供工作崗位。
2018年3月,上海校友會理事會換屆選舉,陳偉當選第二屆上海校友會會長。他提出:同聚科院情、共筑申城夢。他進一步發揚學校“開拓、拼搏、實干、奉獻”的精神,團結一批校友積極組織、參與各項校友會活動,為上海校友會各項活動出資出力,擴大學校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參與校友會工作,我經濟上沒有產出,但是我品牌上已經有了產出,以得到的心態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奉獻的心態可能得到的更多。”對于這些,陳偉覺得只要人人都奉獻了,共同發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敢為人先 打造人才界的“天貓”平臺
“我們是黃科院精神的受益者和傳承者,黃科院精神已經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時機成熟了,我們就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已經從傳統的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公司,發展成為擁有移動互聯網思維、建立了O2O商業模式的人才公司。
在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新形勢下,新的就業形態——靈活用工應運而生,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轉型趨勢不可避免。陳偉認識到,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行業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各種數字化工具應運而生,正助力傳統人力資源管理邁向數字化服務階段。為順應這個趨勢,陳偉成立了薪得樂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由傳統人力資源企業向現代數字化人力資源企業的轉型。“薪得樂”的名字起源于陳偉小時候看到的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他希望勞動者能夠通過薪得樂平臺獲得薪酬,得到快樂。
基于自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的技術能力鏈接各個需求方,薪得樂運用區塊鏈技術的防篡改、可追溯、數據清晰可定義的技術特點打造安全、可靠數字化靈活用工平臺。通過平臺對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及資質的審核認證,為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和靈活用工人員提供業務分包、傭金結算、代征完稅、合規化用工等綜合服務。
陳偉介紹了薪得樂的優勢特色。一方面薪得樂運用底層數字化的工具和手段等各項能力,針對業務真實性開展鑒證,構建“納稅人底層數字化賬戶”,將身份、合約、支付、票據憑證四證上鏈,對涉稅行為分析、對納稅人身份進行認定、對異常納稅風控識別,解決用工單位痛點、平臺財稅合規以及監管層的全面監督。另一方面薪得樂建立了完善、安全、公正的交付結算支付機制,真實還原交易場景。以全鏈條數字化的方式解決信息流轉造成的失真、丟失問題,為完稅提供合同流、業務流、資金流、發票流四流合一的管理平臺,從而降低靈工業務合規完稅風險。
“這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陳偉信心滿滿:“我們最終要構建一個全行業、高效、專業化、便捷化、開放型的人才交易與服務平臺,從而推動企業靈活用工、幫助個人靈活就業、扶持創客靈活創業,將平臺打造成人才界的‘天貓’!”
大愛無聲 用平凡詮釋著不平凡
陳偉是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聽黨話、跟黨走是陳偉和他的公司的基本準則。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陳偉不但自身通過各種學習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同時也帶領公司員工集體學習,致力于打造企業紅色文化品牌。
2022年上海封控期間,陳偉主動請纓,在小區做起了志愿者,并在社區居民最需要的時候捐獻衛生物資。他的抗疫故事也被上海市工商聯、上海普陀政協、普陀區工商聯等公眾號和澎湃新聞等網站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并受到了上海市普陀區委組織部的表揚。
不僅如此,陳偉利用自身在人力資源企業數據、資源方面的優勢,在創業的幾年里先后為上海市引進人才近千人。他和金山園區合作,為金山區引進企業二十余家,并多次在家鄉、普陀區等開展對口幫扶活動,為母校奉獻愛心等。
心中有夢想,前行有方向,腳下有力量。陳偉始終覺得,要跟隨市場的變化,把產業做好,做到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企業能夠發展和有所建樹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要具有強大的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陳偉說:“這才是我們做事的根本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