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話
“辦一所對學生最負責任的大學!”這是黃河科技學院的辦學宗旨,也是創辦人、董事長胡大白心中的信仰和承諾。為此,她和校長楊雪梅率領的管理團隊,像母親一樣呵護著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疫情下,封閉的校園內,上演著一幕幕感人的溫暖故事;畢業季,走出校園的學子,就業、創業、升學3個賽道同樣精彩。而即將來到不惑年齡,高擎中國民辦高校大旗的黃河科技學院,又是如何強化“答卷”意識,保持“趕考”狀態的?本報從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青春才幾年,疫情占3年。”就在“被疫情偷走的大學時光”被沖上微博熱搜之際,和國內很多高校一樣,黃科院的大學生活不得不頻頻轉入封校、隔離、網課模式。
“既擔心孩子的學習,又擔心孩子的飲食營養。”這是身在外地父母的心聲。
可是,他們和孩子通話視頻后,漸漸地,許多家長的擔心轉為安心,又變為暖心。“學校為學生考慮得很周到,保證了孩子們的正常學習、心理健康,還組織了體育鍛煉等各種各樣的活動。”一名家長對記者發出如此感慨。
一鍵啟動,織牢“6張網”
3月11日以來,黃河科技學院迅速貫徹落實教育廳工作要求,嚴密織牢疫情防控“指揮網”、網格管理“安全網”、閉環管理“防護網”、應急處置“責任網”、同心抗疫“宣傳網”、科學抗疫“保障網”6張網,建立健全平急轉換、多點觸發、一鍵啟動應急機制,實現了零感染、零密接、零事故,為師生筑牢校園防疫的“銅墻鐵壁”。
3月23日,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爭輝到黃河科技學院調研防疫工作,在實地察看了學校各項防疫措施落實情況后評價說“黃河科技學院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很實、很細。”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輔導員
在校園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時刻將學生的健康安危掛在心上,24小時開機、全天候服務于每一位學生;他們是陪伴在學生身邊的“引路人”,是為學生分憂解難的“暖心人”,更是學生的“家里人”……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輔導員。
5月3日晚,由于鄭州市靜態管理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黃科院全體輔導員連夜收拾行李全部入住學生宿舍!他們有的將年幼的孩子送到老人家中照顧,有的帶著孩子一起住到宿舍……
到學校后,還來不及安頓好自己,輔導員們先到了學生宿舍,第一時間安撫學生。那天晚上,黃科院的各個班級群里炸鍋了!“老師們和我們住在一層樓上,這樣就安心了!”“老師,有你離得這么近,我們就不害怕了!”學生們紛紛在群里發信息。
免費藥飲、平價水果、3元菜飯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有效增強師生的免疫力,學校為師生在食堂精心準備中藥茶,供師生們飲用。
“學校太暖心了,真是考慮得太周到了!”藝體學部2021級學生李琳說。
4月9日起,后勤集團在各個餐廳設立了3元平價飯菜供應處,開餐前,這里排滿了打飯的師生,美味可口的飯菜、超低的價格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師生們直呼:“味美價廉,被學校寵上天了!”
為確保師生每天能吃到新鮮、質優價廉的水果,后勤集團各部門抽調人員成立了平價水果服務工作組。后勤集團根據各年級錯峰上下課時間,由原來一日兩次供應,調整為中午兩個時段、下午兩個時段,分時段供應平價水果。盡最大能力滿足晚下課的師生也能買到質優價廉的新鮮水果。“水果非常新鮮,價格實惠,還很好吃,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購買了”。
疫情期間,學校采取封閉式管理,封閉的生活容易使學生心中充滿焦慮、無助和恐懼,面對不同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在科學預防上做文章、在應急處置上下功夫,通過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位一體”工作網絡,切實提高學校和師生應對突發心理危機的意識和能力。
暖心,為2079名特困生發放生活補貼
學校領導時刻牽掛著每一位貧困生的身心健康,在全面摸底排查掌握貧困生在疫情期間家庭經濟狀況的基礎上,及時啟動疫情臨時困難救助機制,為全校2079名特困學生發放生活補貼,每人補貼600元,發放資助金額共計124.74萬元。
學校這種“隱性資助”,“低調而溫馨”地將關懷傳遞給每一位貧困學生。
“學校也太有愛了吧”“雖然在隔離,但是很感動”“你永遠可以相信黃科院”,這是黃河科技學院學生們朋友圈里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