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大學畢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就業需求激增;但受疫情沖擊,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明顯下降,整體招聘規模在縮減,傳統招聘模式受到挑戰。
疫情之下,黃河科技學院就業之花依然開得絢爛:近3年,學校就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97%以上,如2021屆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98.4%。精準幫扶1582人申報求職創業補貼,申請補助資金316.4萬元。學生被西部專項、省選調生、西部計劃、特崗教師等錄取253人,參軍入伍295人。2021年,臨床醫學創新班考研錄取率達50%。
三道培養,全程輔導“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答案在內功,或叫分道培養,全程輔導。在堅持“理論加實踐 四年不斷線”的原則下,根據學生的職業發展意向,將學生分為就業、創業、升學三大類進行個性化培養,為學生量身打造個性化職業發展之路,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
學校對升學的學生,成立升學專項工作組,專門負責統籌安排全校的考研、專升本工作,開設英語、政治、高數、管理學4門進階課程,根據學生情況從基礎課程學習、專業課程學習、考前輔導、選擇升學學校、志愿填報方面等進行全程跟蹤指導服務。
對直接就業的學生,學校根據其就業意向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內容,通過開展模擬招聘會、優秀生涯人物訪談、“簡歷門診”等活動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同時還開辟多種就業渠道助力學生就業,如設有“華為創新實驗班”“體醫融合班”“世界工廠網班”等10余個訂單班與項目班,建有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智慧建筑行業學院等8個行業學院,為學生提供更多素質提升和實習就業平臺。
對創業的學生,學校設有“創業基礎”等普及課程,同時充分發揮各類專業課程和第二課堂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并通過開展SIYB、GYB培訓、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等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當前學校構建的“創意-創新-創業-產業”全鏈條式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可以滿足不同創業者各個階段的需求,助力學生在創新創業路上逐夢。
雙導師制為學生發展提供保障
為切實提升分類培養的效果,學校實行雙導師制。一方面選拔優秀專業課教師作為學業導師,充分發揮他們在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尤其是生涯規劃與引領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邀請本專業領域的優秀校友、企業家、專家學者等作為職業導師,在升學復習技巧、職業發展、就業創業實踐、能力拓展等方面給予學生輔導與幫助。此外,學業導師和職業導師可以根據翻轉校園對學生個人成長數據的動態分析,結合實現學生個人發展目標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學業和職業發展規劃的指導。
學分制為學生發展鋪平道路
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挖掘學生潛能,學校推行了學分制。一方面適度降低公共課程的必修比例,有升學意向的學生重點選修;另一方面在大一至大三年級加大選修課程比例,大四不再設置必修課,直接就業、升學的學生可結合個人職業發展意向選修課程,創業的學生可專注于自身的創業實踐,如為支持在校生創業,學校建立了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出臺了“創新性選修課程學分轉換實施辦法”,將學生開展學科競賽、創新實驗、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等折算為創新創業學分。學校還實施彈性學制,支持在校生結合所學專業創新創業。
朋輩社團為學生發展助力賦能
為適應學生的不同發展方向,學校成立有就業促進協會、生涯發展協會、營銷俱樂部、創業協會等學生社團,并配備專業指導教師,推動舉辦簡歷制作大賽、“我的求職體驗”征文比賽、模擬招聘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夢營銷大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大學生創業協會、營銷精英俱樂部等學生社團,定期邀請企業精英、優秀創業型校友開展創業沙龍、創業夢大講堂、創業論壇等活動,營造濃郁創新創業創意氛圍,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在遭遇“就業寒流”的侵襲下,黃科院的畢業生卻能保持強勁的競爭態勢,縱橫人才市場,如魚得水,證明了黃科院“三道培養”的模式具有強大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