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原鄭州市人民政府督查室主任、我校1984級校友任進書將自己收藏近40年的《河南日報》《大河報》《鄭州日報》《鄭州晚報》等新聞媒體對學校的報道等珍貴校史資料捐贈給母校。
1984年11月,河南省舉辦首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合格率只有6%。出于關愛學生的本能,學校創辦人、董事長胡大白決心行動起來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幫助那些沒能進入大學校園,立志學習的學子們完成大學學業。她與出身教育世家的丈夫楊鐘瑤一拍即合,傾其所有,在克服了“無資金、無校舍、無師資、無設備”的一系列困難后,創辦了鄭州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為想要上大學、拿到大學學歷的學子們進行專業輔導。當時正在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南鍋爐房當工人的任進書成為了我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首屆學生,在學校提供的優秀師資和良好的教學環境下,任進書經過刻苦學習最終由一名普通鍋爐工成長為一名省會縣處級公務員,實現了他人生的跨越式發展。
今年70歲的任進書校友說,是母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是胡大白董事長讓他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雖然離開母校40年了,可母校的昨天依然在他的腦海中不時閃現,母校的相關信息也是他和當年同學們時刻關注的焦點。40年前,黃科大剛剛起步、步履維艱,那時的黃科大學子們在沒有圍墻的大學里樹立遠大目標、不懈努力,追求璀璨夢想。現在的黃科大高樓林立,林木蔥郁,莘莘學子們在現代化的圖書館里遨游書海,孜孜不倦。不管過去還是現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黃科大學子。他表示,非常感謝母校對他成長的幫助,使他實現了人生價值,在母校40歲華誕之際,將這些藏品捐贈給母校,是給這些老物件找到了最好的歸宿,也是想表達一個老學子對母校深深地感情和愛意。
“我畢業之后只要見到有關學校的媒體報道和相關信息都會收藏起來,日積月累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由于資料豐富齊全,就想給這些資料找到更好的歸宿,于是決定將這些年的珍藏全部捐獻給學校。”任進書說,畢業之后,他就開始收藏這些資料,有些資料已經陪伴他將近40年,一路走來,每當想起母校的時候都會拿出來看看,如今所有資料都被保存得整整齊齊,精心安放在專用的文件夾中。“這些報紙我經常會拿出來翻看,看到這些東西,我腦子里就會涌現出青春歲月的美好回憶。”任進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