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我校在信息大樓一樓會議室隆重舉行《應用型高校本科專業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叢書發布會。
該套叢書由我校執行董事、校長楊保成教授領銜總主編,是學校七年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實踐的智慧結晶,首批12冊已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作為全國首套系統闡述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建設的系列叢書,該叢書的出版不僅是我校教學改革歷程中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國應用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標志性成果。
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刁玉華,我校執行董事、校長楊保成教授,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河南科技大學原校長、我校董事會顧問孔留安教授,清華大學出版社分社社長白立軍,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干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劉亞榮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主編范笑仙,《中部高教研究》主編袁廣林教授,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分社、16所省內外高校校領導,國際應用科學與技術協會(香港)、新華網、中國教育報、科技日報社等單位的39位嘉賓,我校教育教學中心負責人、第一批課程改革叢書的12位主編,共同見證了叢書的發布。發布會由我校董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趙衛東主持。
孔留安在致辭中簡要回顧了學校近年來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以產教深度融合為路徑,從產業需求出發,開展的教育教學改革做法和成效。他指出,叢書的出版絕非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學校愿以“共研、共建、共享”為理念,與全省乃至全國兄弟院校一道,共同探索應用型高等教育的新標準、新模式、新機制、新路徑。
刁玉華在講話中說,這套叢書,體現了以激勵措施點燃改革熱情,以能力培養貫穿育人全程,以課程評估夯實質量根基三個鮮明特點。當前,河南省正面臨產業升級與教育提質的雙重任務,“7+28+N”產業鏈群的建設迫切需要大量既懂理論又能實踐的應用型人才。黃河科技學院的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探索踩準了這一發展節拍,探索的“教育跟著產業走、人才圍著需求轉”的改革思路和實踐,不僅為河南省乃至全國的應用型高校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鮮活樣本,更為推動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樹立了典范。
白立軍指出,課程體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骨架和導航系統,確保了教育目標的實現,保證了知識的結構性和連貫性,促進了學習的效率與效果。清華大學出版社一直倡導“教材出版,研究先行”,這次與黃河科技學院合作的叢書,也是在應用型高校本科專業的成功嘗試,為應用型高校深化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和實現路徑。
紅綢輕啟,封面綻放,鏡頭定格。在現場熱烈的掌聲中,叢書總主編楊保成教授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分社白立軍社長共同為新書揭幕!《應用型高校本科專業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改革實踐》系列叢書正式走進公眾視野。
楊保成深情地對省高教學會、兄弟高校同仁及專家學者的支持,對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團隊的專業支持表達感謝。他從學校為何推進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究竟改了什么、如何保障改革落地三個方面,對叢書的編寫背景、主要內容、理論和實踐意義做了闡述。楊保成指出,這套叢書的出版,凝結著全校教師的心血,也承載著所有參與教師的成長與驕傲。楊保成感慨地說,華中科技大學劉獻君教授在為本套叢書所做序言中回顧了多次到我校調研教學改革的經歷,充分肯定了學校圍繞“應用型高校本科專業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開展的院校研究,并對學校和教師們展現出來的奉獻精神、科學精神和奮斗精神給予了鼓勵,認為叢書“為應用型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為教師推進課程建設提供借鑒”。這份認可既是鼓勵更是鞭策。
“學校以項目化教學課程為核心的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改革,不僅是河南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教學改革,在全國也是一項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學校聚焦教育創新與產教融合,從崗位任務知識反向邏輯來設計課程,構建課程體系,為我國應用型高校轉型提供了清晰的實踐路徑和可復制的改革樣本,對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系列叢書問題真實、邏輯清晰,體系完整,落地扎實。立足于一個具體學校的真實探索,有事實和案例,講述了學校高等教育改革如何從理論走向實踐,從探索走向系統的全過程。”……與會專家對叢書和學校的改革舉措給予了高度評價。
據悉,該套叢書以產教協同育人為核心,不僅記錄了我校在產教融合型課程體系構建、項目化教學創新、教學設計優化及評價機制改革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更凝結了黃河科技學院作為地方應用型高校對三大核心命題的深層次應答:一答“應用型教育之問”——如何打破學科壁壘,構建能力本位的課程生態;二答“產教融合之問”——如何讓產業基因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鏈條;三答“質量革命之問”——如何以課程改革撬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