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秋季新學期開學之際,為研討和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教育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質量,以更好地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工作, 8月30日,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智慧教室主辦了新學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教學展示交流活動。副校長于向東,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延斌、副院長岳德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攀,以及承擔傳統文化課教學任務的老師們、馬克思主義學院部分教師共約30人參加。展示活動由岳德常教授主持。
張攀首先對新學期的教學安排做了簡短的介紹。
張小菊、魏飛、李娜、曹慕源四位老師分別以“君子的人格特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必修課”“治平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擔當”“君子人格的養成之道”為題進行展示。
大家普遍認為,這次展示交流活動,不管是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有了很大進步。從教學內容上來看,一是教學目標明確,都能夠把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與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第二個結合”;二是講課內容思路清晰,深入鉆研、全面了解教材編寫的思路,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道”的深入理解體現在各個章節的教學過程中,貼近同學們思想成長的現實需要,為同學們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奠定基礎,很好地落實了胡大白董事長所提出的“三個相結合”的要求;三是在教學方法上,課件制作很用心,對講課內容爛熟于心,注意啟發性教學,既充滿激情,又循循善誘,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岳德常教授對四位老師的教學展示進行了點評,并對新加入傳統文化課教學隊伍的老師提出了要求。岳德常向大家介紹了胡大白董事長對這門課的要求。一是胡大白董事長對這門課提出了“三個相結合”的要求,即傳統文化課老師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程教育教學與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色文化相結合,與思政課教育教學相結合。二是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三是老師要把“傳道”放在第一位,一位不會傳道的老師不是稱職的老師。四是要以立德樹人的胸懷傳遞中國智慧,真正理解中國智慧,必須把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岳德常要求各位新老教師要不忘胡大白董事長開設這門課的初心,尤其是新老師,要盡快熟悉教材和教學大綱,盡快進入角色,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出應有的貢獻。
陳延斌充分肯定了4位老師的展示活動,提出本學期的傳統文化課教學活動力求做到八個結合: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傳授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助推更好實現課程思政目標;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價值的結合;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脈絡梳理與傳統文化重點知識的結合;五是傳統文化講授中的理論性與生動性的結合;六是專題基本內容講授與課內課外多種教學手段和體驗方式的結合,以拓展和增強教學效果;七是新知識講授與舊知識復習結合起來,體現該課程的聞道與修齊治平的邏輯聯系,幫助學生更好把握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理解其時代價值;八是注意引導學生自覺將傳統文化知識學習與踐行結合起來,學以致用。陳延斌還介紹了學校即將舉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黃河文化學術論壇”有關情況,動員傳統文化任課教師積極撰寫論文,參加會議研討。
于向東對老師們的教學展示進行了細致的點評,給予高度評價。于向東對新學期繼續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理想信念,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頭腦、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的教育教學工作。二是要把“兩個結合”更好地貫徹到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中。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把它落實到傳統文化課的教育教學之中。三是要努力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教育教學效果與水平。在平時認真備課、認真授課的基礎上,注重總結經驗,通過教學展示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打造思政“金課”,也要注意從教育教學實踐中思考問題,加強學理學術研究和教研教法研究,反哺支撐教育教學。四是要努力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老師們除了對這門課程的熱愛之外,要注重提升自身能力與水平,注重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努力成為名師、“金師”,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社會影響力。五是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利用好社會實踐基地和校內場館設施,讓學生用身心去體驗感知優秀傳統文化,自覺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奮讀書,成長成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學校建校40周年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