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中國經濟熱點問題”系列講座第六講由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劉曉慧教授主講,主題為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時”與“勢”。來自商學部、工學部、藝體學部、醫學院的120余名學生及商學部相關專業教師參加。
劉曉慧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背景及意義為開端,首先從產業結構演變和需求結構演變兩個維度回顧了我國經濟結構三十年演變歷程,并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外貿外資結構、對外投資結構分析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基礎。接著劉曉慧從世界經濟格局調整、西方國家脫鉤斷鏈、各國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四個角度詳細剖析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環境,她指出全球產業鏈重組趨勢主要是縱向縮短、橫向區域化集聚,從而形成依托于區域性產業集群為主的全球產業鏈集群。這種全球產業鏈集群的特征是企業既嵌入GVC,又加入產業集群。這一雙重嵌入特征是未來的企業組織的流行模式,也是中國企業過去地方化與全球化融合發展的結果。劉曉慧認為想要快速走出經濟結構失調的困境需從以下8個方面入手:一是關注產業鏈全鏈條的綠色化、走出新興產業房地產化的誤區;二是增強產業結構升級緊迫感,更好地利用國際大市場;三是走出新興產業房地產化的誤區,打好經濟結構調整持久戰;四是保持工業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 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五是推動“老字號”創新發展;六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集群;七是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適應全球經濟的新變局;八是有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速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最后,劉曉慧就河南省經濟發展前景互動交流。此次報告內容豐富,數據翔實,觀點前沿,對同學們了解我國經濟結構和河南省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