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8日,以“深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研究闡釋的新時代新使命”為主題的第二十四次全國皮書年會在海南省儋州市成功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全國各省區市宣傳部門、社會科學院領導、全國各藍皮書主編、副主編和部分研創人員出席會議。
河南民辦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河南民辦教育藍皮書副主編王建莊出席會議,并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發展與皮書研創”論壇上做《時代大勢與民辦教育發展》的主題發言。王院長在發言中對中國民辦教育的發展進行了概括梳理,認為當代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成就巨大,但是困難和問題也很多。在轉型時期要看到民辦教育在這四十多年中究竟承擔了怎樣的社會使命,在當代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延伸思考,在民辦教育已經實現了公辦教育的必要補充、成為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其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的空間還有多大。
王院長認為,從1982年憲法打開當代民辦教育發展的大門,到2018年,全國民辦普通學校在校生達到5438.22萬人,占到全國普通學校在校生總數的20.59%,超過五分之一的規模,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1982年憲法為起點,以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標志,當代中國民辦教育在這18年中完成了“必要補充”的使命;以2000年黃河科技學院升本為起點,以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和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為標志,民辦教育在這18年中實現了“重要組成部分”的使命。之所以以黃河科技學院升本為起始標志,是因為有史以來中國的民辦教育從這一刻起,真正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體系;以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為標志,中國民辦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時期。
王院長指出,在當代民辦教育發展中,河南民辦教育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典型。河南是一個經濟不太發達的內陸人口大省,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在關心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各界人士的幫助下,雖然其他條件并不優越,河南的民辦教育卻一步步走在了全國前列。1994年黃河科技學院成為全國第一批第一所國家批準的民辦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黃河科技學院成為全國第一所而且是當時唯一一所民辦本科高校,2017年以來,黃河科技學院連續五年位列武書連全國民辦大學排行榜第一名。河南民辦教育的在校生規模到2020年達到歷史性的715.15萬人,占到全省各級各類教育在校生總數的26.59%;占到全國民辦教育在校生總數的12.85%。“十三五”期間,全省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共為社會培養了910.13萬畢業生。其中普通高等教育畢業66.75萬人,中等教育畢業216.66萬人,小學教育畢業133.70萬人,學前教育畢業491.22萬人,民辦的其他教育機構和特殊教育等畢業生1.80萬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生均經費標準匡算,“十三五”期間河南民辦教育投入教育經費每年平均超過了1000億元。
正是由于河南民辦教育的代表性,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支持下,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黃河科技學院于2017年開始了河南民辦教育藍皮書的研創工作,河南民辦教育研究院承擔了主要研創任務。王院長在發言中回顧了2017年以來研創河南民辦教育藍皮書的歷程和在這個歷程中體會到的民辦教育工作者的艱辛和民辦教育發展的不易。表達了對持續做好河南民辦教育藍皮書的“時不我待”“不吐不快”的緊迫感。
王院長認為,民辦教育面臨著發展環境、人口驟減等主客觀形勢的影響。加上民辦學校面臨的轉型問題、經費問題、師資隊伍問題,還有已經到來的代際傳遞等問題,使得今天的民辦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藍皮書研創人員應該結合新時代對民辦教育提出的新使命,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結合民辦教育的實際提升認識高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好研創工作,進一步提升研創質量。履行民辦教育研究的時代職責,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庫產品,推動民辦教育高質量發展。